黄河下游音乐文化研究中心建设圆桌论坛综述

时间:2024-01-10 发布者:于文香
浏览次数:

山东师范大学黄河下游音乐文化研究中心建设圆桌论坛于1月6日下午在音乐学院第二排练厅进行,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原所长项阳研究员,中央音乐学院陈荃有编审,中国音乐学院李月红教授,浙江音乐学院副院长汪洋教授,临沂大学音乐学院院长王秀庭教授,山东艺术学院科研处处长周爱华教授,内蒙古师范大学副院长贺宇教授,山东师范大学齐鲁文化研究院副院长张磊教授,山东艺术学院音乐学院贾力娜教授以及我院全体师生、省内外相关专家学者共同参与此次论坛。圆桌论坛由刘红梅副院长主持。

首先,黄河下游音乐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张斌教授介绍了研究中心成立的基本情况。张斌提到,2019年9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郑州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作出战略部署。黄河流域作为中华民族文化重要的发祥地,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中国历史上绝大多数的王朝都在此区域内,成为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黄河流域分为上、中、下游三个阶段,黄河下游音乐文化研究为区域音乐文化研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虽然区域音乐文化在全国范围内都有广泛的研究,但黄河下游这一区域的研究分散、研究力量薄弱。区域音乐文化研究与国家的实际需求存在明显差距以及一些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本中心将围绕区域音乐文化研究理论与方法,构建流域音乐人类学研究、黄河下游音乐文化研究、黄河下游音乐文化研究人才培养等内容开展工作,将该中心打造成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之后,各位专家学者围绕“黄河下游音乐文化研究中心成立与建设”的议题建言献策,展开了热烈地讨论,共享了智慧与经验。

项阳认为,对区域音乐文化展开研究,需要研究者建构整体的研究观念、应用合适的研究方法、与传承人建立长期友好的关系。在进行黄河流域音乐文化的研究时,研究者身负重任,要以夯实基础为原则,在理清文献的基础上,从活态切入,把握事物内在的逻辑性,显现研究的真正意义,不能就事论事、就现象论现象,要有全局观。另外,还要注意到学术交流的重要性。通过与同专业的或不同专业的专家学者进行交流与借鉴,开拓、理解新的认知角度,发掘多层次的研究内涵。黄河流域所体现的不只有地理概念,更是人文与地理的结合概念,研究者要充分发挥黄河下游的区位、群体优势,搞清研究内容在黄河流域这个大的定义中所处的地位、所发挥的作用。做研究,要回到历史的现场,走向历史的田野。希望黄河下游音乐文化研究中心,在今后的研究中,能够有组织地对研究课题进行考察,对研究成果进行反复探讨、总结与归纳。

陈荃有认为,黄河下游音乐文化研究中心在成立后要做实事,设立近期、中期、远期的目标与规划。学校、学院要给予中心一定的经济保障、建立一定的督促机制,使中心能够长期运转,促进研究更好、更深地展开。

李月红认为,在进行区域音乐文化研究时,要在大文化观下搭建架构。这是一件短期内无法完成的事,研究者要耐心地一层一层地进行搭建,把握全局观。关于研究内容,要掌握其背后的整体内涵,并将其正确地描述出来。黄河下游音乐文化研究中心在初始阶段,可以进行典籍资料的整理、编纂与出版工作。

汪洋提到,浙江音乐学院长三角音乐历史与文化研究中心立足于浙江省,于2023年4月建成。习近平总书记曾在浙江考察时提出长三角一体化的战略,推动了长三角音乐历史与文化的研究。长三角是长江中下游重要的区域,从地理空间来说,整个长江文化涵盖了长三角文化。从文化角度来说,它们是一脉相承的。关于各个音乐文化研究中心,它们的经验是可以相互借鉴的。建立研究中心时需考虑三个问题,第一,为什么要研究?第二,怎么研究?第三,研究什么?之后分别对这三个问题进行了解答与分析。汪洋最后指出,黄河下游音乐文化研究中心在研究时,要把握好音乐与文化的关系、整体与局部的关系、传统与当下的关系。黄河下游音乐文化的研究将为整个黄河流域音乐文化作出智库建设上的贡献,从而达到其理想的目的。

王秀庭认为,研究中心的建立,第一,需要寻找成员,形成团队,由个体形成整体,建构学科特色。第二,要有充分的经费保障,进行各级平台的建设,将研究成果进行舞台化呈现。之后,对黄河下游音乐文化研究中心的建设提出了几点建议。首先,在研究中心的建设初期,带头人要做好学术引领,带领团队对已有的音乐文化进行研究,明确现在的研究现状,以及下一步从哪开始,不能做重复性研究。其次,要明确研究中心的使命应该有益于山东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硕士、博士点的学科特色建设。最后,对于未来的研究,要有系统的规划,不能为了研究而研究,研究既要深入,也要扎实。

周爱华认为,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黄河下游音乐文化研究中心的建立可以说是恰逢其时。黄河流域音乐文化包含了戏曲音乐文化,戏曲音乐的研究是保护剧种特色的重要环节。关于戏曲音乐研究,周爱华教授依据其亲身实践,获得了几点感悟。首先,戏曲艺术有多种研究角度与方法,戏以曲兴、戏以曲传,但目前来说可以应用的戏曲音乐成果相对较少,现在需要更专业、更深入的研究成果为创作与研究提供理论依据。黄河中、下游戏曲资源丰富,就山东、河南来说,在全国的剧种数量可以说是名列前茅。其次,在戏曲音乐的研究中,同源异流的剧种避免了剧种的同质化。最后,对戏曲音乐进行挖掘、整理与研究,可以促进剧种的协同发展。

贾力娜认为,田野工作讲究时效性,并且有时进入田野后,会根据调查的实际情况,对自己的田野工作进行调整,比如说研究标准、调查对象的调整。关于口述资料的可信度,可以依据询问多人来决定其提升与否。口述资料不能尽信,要经多方验证。在研究时,可以将文献资料与口述资料进行结合分析。另外,在记谱中遇到多个声部时,各个声部的记写要尽可能详细,从而方便研究者发现声部之间的关系,在进行调研时,要有全局观念,将全局与局部进行连接。

贺宇介绍了内蒙古师范大学草原黄河流域民族音乐传承与研究中心的情况,该研究中心以蒙古族为主,以鄂伦春、达斡尔、鄂温克等少数民族为辅,少数民族音乐资源丰富。研究中心在时空观上对内蒙古音乐进行了搜集、整理与创作研究,在建设过程中,对内蒙古地区各民族音乐进行了文献研究与梳理工作、研究生增加了内蒙古区域音乐研究的研究方向、围绕内蒙古的区域音乐与传统音乐开展了学术研讨会、举行了黄河岸边的歌声传统民歌音乐会等。基于师范类大学学科丰富这一优势,在进行研究时,可以与其他学科合作,从多个角度丰富研究成果。最后,贺宇提出,各个研究中心可以跨地域进行合作研究,联手共创音乐事业这一设想。

张磊从历史视角,认为黄河文化在中华文明中具有重要地位,黄河流域曾作为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黄河下游音乐文化研究中心成立的意义重大。在对历史进行回顾时,可以发现齐鲁大地音乐文化繁荣,研究中心的使命之重大。周公制礼作乐,奠定了中华礼乐文明的基础,鲁国与齐国传承了周人的礼乐文化。在春秋时期,鲁地成为传承周人礼乐的中心。黄河下游音乐文化研究中心在进行研究时,可以充分地彰显出齐鲁文化之特色

最后,刘红梅总结道:各位专家的建议给予我们研究中心很多启发,在一定程度上,指明了研究中心未来的研究方向。在今后,黄河下游音乐文化研究中心将会在各位专家的引领与指导下,努力挖掘黄河流域音乐文化的丰富资源,扎实地做好资料的收集、整理等工作,推动黄河下游民间音乐的深入研究,保护与传承黄河音乐文化的宝贵遗产,推动黄河文化的创新性发展。


热门新闻

微信公众号

Copyright @2007-2018 音乐学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