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戏百态之地花鼓”——音乐学院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研究生第七期艺术实践活动成功举办

时间:2024-04-23 发布者:严炯
浏览次数:

4月21日,音乐学院研究生艺硕舞蹈级交流活动在田家炳教学楼音乐厅举办,2023级艺硕舞蹈班周雯同学为此次活动的主讲人,艺硕舞蹈班全体同学参加了这次身临其境的活动。

周雯同学为大家带来了“湖南地花鼓体态动律训练”的主题讨论,主要分析了地花鼓中丑角的体态动律等艺术特征。地花鼓在湖南广为流传,湘中湘北称之为“地花鼓”;湘西称之为“花灯”“茶灯”;湘东称之为“排门地花鼓”;衡阳称之为“板凳堂子花鼓”。地花鼓分一旦一丑单花鼓,二旦一丑双花鼓和多旦一丑或多旦多丑群花鼓几种。当地人称丑为“小花脸”或“三花脸”,头戴无边草帽,系白裙,执青折扇,演出时多走矮子步。旦着彩衣裙,戴凤冠,演出时一手舞巾,一手舞扇,多走摇步、膛步、云步和闪步。向有“旦角风摆柳,丑角巴地梭”的说法。下面将对湖南地花鼓丑角的体态及律动进行详细解析。

一、体态动律要领

地花鼓中丑角是机灵风趣的,动态特征提炼为“矮、曲、抖、撇、梭”。基本体态:下沉、扣胸、膝微屈。丑的所有动作和姿态都要保持两腿的半蹲,静止时腿以“丁点步”、“骑马桩”为造型,行走时主要常用矮子步。在双腿保持半蹲的基础上有多种运动方式:

1. 两膝朝前,小腿或前踢或后踢;

2. 两膝向内,小腿向胖拐行走;

3. 两膝向旁,小腿旁踢走动。

丑角在姿态上“曲臂摇肩,出手起步都要圆”则是对丑角动作的要求,弯腿送腰,一投足,一伸臂,都要保持一定的曲。丑角在动作的律动上要抖,“抖”的律动其根在脚下,是踝关节有控制力的细微抖动,并波及到小腿、膝盖、大腿一系列的抖,一定要区别于肉眼所看到的膝盖上下的起伏颤动。撇主要体现在双人套子,如“边鱼上滩”,丑随旦“歪八步”前进,手拿扇似鱼形摆动。丑角在动作时要脚下梭步,保持膝盖平稳,梭而不窜。

二、艺术特征

1. 表演上灵活真实,要求手眼身步法结合统一,强调歌舞乐的综合性。湘中一带的地花鼓中演员根据剧情即兴发挥,表演方式与花鼓戏近似,非常强调眉目传情。

2. 动作整体上粗犷、健朗、夸张,不同区域特色各异。

3. 旦、丑角的动态个性突出。民间老艺人总结的艺决:丑角走的矮子步,站的丁字桩,腰似蛇儿头似猴,手如虎掌眼如豆;摇头摆尾内八矮,表现机灵风趣的形象。

4. 扇花运用灵活,丰富多变。湖南地花鼓的扇花有:小挽花、八字花、抛物扇、滚扇、倒提扇、戳指扇、平转扇、合开扇。

5. 滑稽、幽默是湖南地花鼓的整体风格。丑角动作夸张与变形,幅度很大,强调矛盾与特质,甚至荒诞,进而增强了喜剧的假定性,也增强了讽刺意味和幽默感。

这次的交流会,周雯带领同学们学习了地花鼓中丑角的体态动律训练,加强了对于湖南地花鼓的了解和丑角的体态以及“矮、曲、抖、撇、梭”的动律训练。

文稿:刘诗歌

摄影:刘诗歌

编辑:侯佳彤

热门新闻

微信公众号

Copyright @2007-2018 音乐学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