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下午,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副主任、博士生导师常平教授应邀在山东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排练厅举办了题为”歌剧创作中的几个基本问题——谈原创歌剧《我的母亲叫太行》”的学术讲座。我院王桂升副院长主持,音乐学院教师及研究生到场聆听。
歌剧《我的母亲叫太行》是一部“集思想性、艺术性、社会性于一体的艺术作品”。常平教授简要讲述了该歌剧的创作经历,包括实地采风、剧本选取再到歌曲创作与管弦乐配器等一系列错综复杂的过程,向在场师生展现了这部歌剧成功创作背后的艰辛。在谈及“歌剧创作中如何更好的加入民歌因素”这个问题时,讲到50后老一辈作曲家与70后作曲家在写作思维上的差异,以及其隐含的美学观念问题,并鼓励青年作曲家要勇于创新,敢于突破陈旧观念的桎梏。常教授指出戏剧的作用最为重要,歌剧之中、戏剧为王,在整个歌剧的发展过程中“有冲突、感动人”是最为重要的两个因素。常教授以剧中男中音赵连长的写作形态为例,详细介绍了该歌剧中如何对角色进行塑造,以及如何把握戏剧冲突。常教授指出,歌剧中“戏剧”更为重要,若要用“歌剧讲故事”,作品应以剧本的戏剧性,戏剧冲突及情感性为主要内容。在关于乐队与合唱队处理问题上,常教授指出乐队和合唱队绝不是简单地伴奏与演唱的关系,而是要用写作技巧将其巧妙地结合起来,达到观众所期待的效果。在唱词处理上,认为歌剧中的旋律应超越旋律本身,并以“疯嫂”的形象举例,运用序列音乐的技法进行旋律创作。
常平教授以其渊博的学识与丰富的创作经验给在座师生带来了一场精彩绝伦的讲座,并极具睿智地回答了同学们提出的多个问题。
常平,博士,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教授,博导,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副主任,师从唐建平教授,2009年作为访问学者赴德国柏林艺术大学深造。常平创作涉猎广泛,包括交响乐、歌剧、舞剧、民族管弦乐、室内乐等。作品多次获得国家级奖项,包括四次文华创作奖,其中《乐队协奏曲》获得文华奖大型乐队作品第一名。民族管弦乐作品《风弦》获得民族管弦乐协会全国作品评选金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