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音乐的美,回望前人的路”——音乐学院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 研究生第十三期学术沙龙成功举办

时间:2024-06-25 发布者:严炯
浏览次数:

2024年6月23日,音乐学院2023级学硕班学术沙龙活动于田家炳教学楼4525举办。本次学术沙龙由于婧瑶、高唯嘉同学作为主讲人进行分享与交流,2023级学硕班全体研究生参加了此次学术沙龙活动。

于婧瑶(音乐美学方向)以《汉斯利克<论音乐的美>——音乐美学的修改刍议》为题进行了学术汇报,汇报共分为四个部分。首先介绍了汉斯立克及其著作:汉斯立克是一位有影响力的奥地利美学家和音乐评论家。汉斯力克的著作甚丰,包括《论音乐的美》《维也纳的音乐会史》《我的生平》等,其中《论音乐的美》是近代资产阶级唯心主义音乐美学的代表性著作之一。其次,她提到了情感论音乐美学的批驳,称接纳美的机能不是情感,而是幻想力;情感不能作为审美规律的基础,因为音乐的感受具有不稳定性。接着,她重点阐述了“情感的表现”不是音乐的内容的话题,认为音乐能够表现各种各样附加的形容词,例如温柔的、激烈的、刚强的等等,以及情感的力度和运动,例如快慢、强弱、升降,此外音乐还具有象征性的意义。最后,她用具体的谱例说明音乐的美,认为一个完整无疑的表现出来的乐思已经是独立的美,这本身就是目的,而不需要用来作为表现情感和思想的手段;与此同时,汉斯利克强调,为音乐所特有的东西,不能只理解为音响的美,或者仅仅理解为一种均衡的对称,更不能说音乐是刺激耳朵的乐音游戏。虽然一再着重音乐形式上的美,但精神上的内涵也是音乐所必要的条件。如果没有任何精神的参加,也就没有美。汉斯利克所强调的乐曲中的精神内涵指的并不是某种情感或情境,而是指作品内部所蕴含的创作构思。汇报结束后,多位同学提出了自己的疑问,于婧瑶同学为他们解答疑惑。

高唯嘉(中国传统音乐方向)以《黄翔鹏学术研究中的音乐本体思想与实践》为题进行了学术汇报,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她简要介绍了黄翔鹏的生平:黄翔鹏先生是我国著名音乐史学家、传统音乐理论家、音乐教育家,毕生致力于中国传统音乐、中国音乐史研究,在中国传统音乐研究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第二部分,她介绍了“中声”观念:1989年,黄翔鹏发表了《均钟考》,文中据夏商时期的出土石磬、特别是商代的虎纹大磬,提出小字一组的“#c”,是《国语 周语》中所说的“中声”,即当时的黄钟绝对音高。第三部分,有关中国传统音乐的固定调思维,黄先生在1986年的文章中提出了“同均三宫”,立足的就是中国传统音乐的固定调理论思维。第四部分,有关出土编钟的音乐型态学问题,黄先生提出了编钟“断代”问题,是把编钟的音乐特点、特别是测音数据纳入了音乐考古文物的类型学范畴,这一学术思想,对于建设、完善中国出土乐器的类型学研究,具有特别的意义。第五部分,有关“曲调考证”的音乐型态学问题,1983年黄先生在《〈清乐歌曲踪迹〉提要》文中最初提出了“曲调考古学”,此后开始了这方面研究,发表了《念奴娇乐调名实之变——宋词曲调考证三例》等一系列文章,进行“曲调考证”的作品有十余首,具有丰富的学术价值。最后她总结道:黄翔鹏先生对中国音乐的本体深入观察与研究,形成了他个人研究成果的特点。今天在纪念黄先生学术研究的时候,回顾黄先生注重音乐本体的思想与实践,对于我们今后的研究,具有深刻的启迪意义。汇报结束后,同学们举手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大家由此展开交流。

学术沙龙活动旨在学术交流与学术观点的碰撞,提升学术热情,创造展示学术魅力的舞台,有效地拓展了同学们的知识储备广度与深度,为学术研究营造了浓厚的氛围。



文稿:沈宇轩

摄影:沈宇轩

编辑:靳梦涵


热门新闻

微信公众号

Copyright @2007-2018 音乐学院 版权所有